在小区公园里,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一个孩子抢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,家长不仅不制止,反而笑着说 “我家娃真厉害”;另一个孩子不小心摔倒,家长冲过去就打地面,嘴里念叨 “都怪这破地绊着我们”。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,藏着一个扎心的真相 —— 当父母不需要考试就能上岗,很多孩子其实是在 “野蛮生长”。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没有教育素养的父母,如同没有罗盘的航海者。” 这句话一点不假。去年邻居家的男孩小明因为在学校打架被请家长,他爸爸到了办公室就拍桌子:“小孩打打闹闹怎么了?我小时候天天跟人干仗,现在不也好好的?” 结果没过半年,小明就因为把同学打成轻伤被送到少管所。这样的父母就像拿着不合格的驾照开车,不仅会撞坏自己的人生,还会连累路上的其他人。
现实中,“无证驾驶” 的父母比比皆是。有的家长把自己的遗憾强加给孩子,逼着 5 岁的孩子每天练 3 小时钢琴,理由是 “我小时候没条件学,你必须替我圆梦”;有的家长信奉 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,孩子考试没考好就罚站到半夜;还有的家长自己沉迷手机,却骂孩子 “天天就知道玩游戏”。这些行为就像给幼苗乱浇水、乱施肥,看似在付出,实则在摧残。
展开剩余62%心理学上有个 “镜像效应”,说的是孩子会像镜子一样模仿父母的言行。前阵子看到新闻,一个 10 岁的女孩偷了同学的钱,被发现后理直气壮地说:“我妈买菜的时候经常少给几毛钱,她说这是会过日子。” 孩子的价值观就像一张白纸,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画笔,画错了很难擦掉。
有人可能会说:“谁家父母不是第一次当爸妈?犯错很正常。” 这话没错,但 “正常” 不代表 “应该”。就像医生第一次上手术台必须经过多年培训,司机第一次开车必须通过严格考试,养育孩子这么重要的事,怎么能完全凭感觉?作家毕淑敏说过:“父母是弓,孩子是箭。弓手只有好好打磨自己,才能让箭射得更远。”
其实 “父母考试” 不一定是拿张卷子答题,更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心态。看看那些优秀的父母,他们会读教育书籍,会跟老师沟通,会反思自己的行为。就像小区里的李阿姨,孙子刚上幼儿园时她总怕孩子受欺负,天天跟老师打听。后来她看了几本育儿书,慢慢明白应该让孩子自己学会处理矛盾,现在孙子成了班里最受欢迎的孩子。
说到底,当父母不需要考试,最可怕的不是父母会犯错,而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在犯错。就像走夜路没带灯,不是故意要掉进坑里,而是根本看不见坑在哪里。那些抱怨孩子 “不听话”“不成器” 的父母,不妨先问问自己:有没有教过孩子怎么与人相处?有没有给过孩子正确的示范?
养育孩子是一场漫长的修行,每个父母都应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。不是为了通过什么考试,而是为了让孩子在人生的路上,能走得更稳、更远。毕竟,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,就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。
发布于:广东省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